对高三考生来说,一模是一道坎,不仅仅因为它是第一次模拟考试,还因为一模考后,考生的学习状态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模后,不止孩子焦虑,作为家长也会产生焦虑。 那么“孩子一模成绩出来后变得很消极,怎么办?”孩子一模后要注意些什么? 一模后的隐患01模考成绩达不到目标 模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检验考生的复习情况,所以大多数考生在模考前都会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如总分达到多少以上。 一旦模考的成绩与自己的目标判然不同时,心里的落差就会变成致命的打击。考生会感到非常挫败,容易开始胡思乱想,看着自己惨败的成绩,开始郁闷,心情低落…… 02努力在模考中没得到回应 偏科在高中生中非常常见,而大多数考生在高三的复习目标之一就是突破弱科,力争做到高考时不再拉低总分和名次。 一模作为高考前第一次模拟,它对考生的象征意义很大,考生难免会将弱科的模考成绩与自己复习中的努力相联系。如果弱科没有进步,甚至退步了,考生就容易否定自己的努力,陷入沮丧之中。 03考生在一模中发挥失常 考生有弱科也会有优势科目,有些时候,优势科目发挥失常对考生的打击,甚至会比弱科没考好更大。 迷茫自己的学习、迷茫高考的意义,从而丧失信心。 一模后如何调整 01家长篇 1.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考完之后的心态调整更是尤其重要,如果一模失利,孩子陷入沮丧之中,一直无法调整过来,那么势必会影响他高考前的冲刺状态。 心理学里有个消除挫败感的自我训练法:通过回忆过去考试中成功的体验,可以通过内心辩论分析消极意识中不合理的成分,以达到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与态度,增强参加考试的信心。 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尤为出色,出现得意自满的情况,也会让他冲刺阶段沉不下心来去学习。这个时候,同样需要父母引导孩子沉下心来。 不过,千万不要打压孩子哦! 千万别说:“是不是这次题目过于简单?高考时候还能这么幸运吗?不会的知识点是不是没有考到?” 2.引导孩子拆分模考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模考试成绩按学科、题型进行拆解。首先分析失分题型、类型在哪里,难题、中档题还是“送分题”。 然后了解失分原因,是基础不扎实还是学科能力上的问题?是计算马虎还是身体不仔细等等。 3.帮助孩子总结经验 模考除了有检验复习成果的作用,还有让考生积累经验的作用。想要积累经验,就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首先可以按一定的项目分类,例如“章节”、“专题”、“内容”、“思维”、“计算”等,找出失分领域。 其次是进行深层次分析,看看隐藏在失分表象下面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不能什么问题都用“粗心大意”一笔带过。 “有没有好好审题?”“是否运用了正确的考试技巧?(如快速阅读、获取有效信息能力、信息筛选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 02考生篇 考试很重要,但考试后的调整更加重要,毕竟只有高考那一次成绩才能决定考生,未来去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 所以在那之前,考生一定要及时调整状态,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 1.分析试卷,整理错题 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