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综合第一的数

时间:2021/9/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m.39.net/news/a_5778540.html

图文作者:吕诚

出身专业:北校区-数学教育

本科走向:湖北工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硕士录取:湖北大学-计算数学

正文字数:字

一、个人基本情况与择校

专科时我侥幸通过英语六级,所以备考的时候不担心英语。

但是数学基础很差,以前学过同济的高等数学上册和半本线性代数,这对于数学专业的本科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基础课程是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同时也是考研的两门专业课,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数学专业的同学来说,考研就是一个不断复习的过程,而对我来说是需要补上三个学期的数学分析和两个学期的高等代数后才能开始正式的考研复习进度。

所以在一开始,我的目标就不包括。由于家里一些原因,我最后选择留在武汉,在对比武汉双非学校的综合实力、数学专业招生人数、第四轮学科评估等级后,我在寒假暂定了湖北大学的数学专业(基础数学)。

在选定学校的时候,其实我并不知道湖大往年真题难度,后来很凑巧地在某个qq群中发现了一位去年分的学姐,了解到湖大往年真题很简单,让我坚定了这个目标。

(湖大招生目录和第四轮学科评估)

二、考研对我的意义

第一,我想还清高考那年欠下的债,而考研是我最好的机会;

第二,我真的很喜欢数学,希望能在数学方向继续深造下去;

第三,我希望今后的就业能有更多选择。

思考考研对自己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毅力、心态、努力程度,甚至是考研的学校选择,所以一定要想清楚。

三、数学专业概况

在不考虑应用统计的情况下,我所了解到的数学硕士都是学硕,也就是说英语会考英语一。

数学专业的专业课虽然都是自命题,但95%以上的学校考的都是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个别学校的第二门是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如吉林大学等),极个别会考些很奇怪的课(如国防科技大学考实变函数)。大部分学校虽然都是考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但难度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所以在择校前一定要做好功课。

其中,高等数学=入门版(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多项式+线性代数。

下文所提及课本指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学分析》与北京大学的《高等代数》。

初试第一

四、数学专业课:

(一)数学分析(数分)

我从1月4号开始跟随李扬基础课程学习数分,每天学习数分4-6小时。因为是第一次学数分,很多概念我记不住,所以选择了“抄书式”的笔记。

基本上每个定义定理都会写一遍,大部分的证明过程也都抄了一遍,每写一个定理都会写下自己简单的思考,比方说过程中用到了前面什么我不太熟的定理,或者中间过程有不太好想的地方,都会有批注。习题很多都对我来说很难,但也是硬着头皮写,每节习题争取能啃一半下来,实在不会做的就留到第二轮。

5月9号开始第二轮,主要是整理书上的重点定理及证明,第一轮的错题和没做的题在第二轮尽量做一遍,两个月时间复习到了多元函数。这个时候扬哥的强化课开始更新,我把课本暂时放了,开始跟强化。

说实话,强化对我来说太难了,会做的题寥寥无几,我一度想丢下强化讲义继续啃课本,但是强化讲的确实好,很多内容在书上是零散的,扬哥把知识点串了起来,即使动不了笔,我也在记笔记的过程当中对数分有了更成体系的理解,见到了很多思路技巧,最后咬牙听完了大部分的课。

10月初我结束了数分强化,开始继续刷课本,因为听过强化,刷课本的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最后的几章我花了20天就结束了。当时院里组织数学竞赛选拔,我快速过了一遍课本,最后混了个第二名,这让我特别意外,这对当时学得有点迷茫的我是莫大的鼓励,让我觉得学有所获,后来的省赛也拿到了一等奖。

10月底抽时间分析总结了一遍湖北大学历年真题考点,开始刷真题,不过练得不多,大概3-4天才会练一套数分,更多时间还是放在了刷第三轮课本习题上,强化当作题典偶尔翻一翻,11月底才开始将重心转移到真题,严格按考试时间一套一套的练,并根据真题有侧重地复习各个知识点。

今年的数分个人觉得和往年难度差不多,最后一题有点卡壳,放缩要用到导数的定义,想了半天想出来了,还是挺幸运的。

(二)高等代数(高代)

我从5月4号开始学习高代,以前专科的时候线代自认为学得还不错,所以在数分第一轮几乎结束的时候才开始。高代学习方式和数分比较类似。

补充题第一轮几乎不做,只是听一遍扬哥的讲解做些笔记。我花了接近三个月的时间学高代,中间为了准备期末而丢了一段时间,每天学习时间都向数分倾斜,所以进度很慢。学高代的时候心态炸过一次,当时第一次学不变子空间的时候连着听了三遍,还是听不懂,后来把这节先放着了,从线性变换的第一节课开始重新梳理了一遍笔记,尽量弄懂前面的每一个点,第二天重新听不变子空间就好了很多,其中的难题也被我跳过了,思路也渐渐清晰不少,开始对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自己的理解。虽然还是没能完全弄懂,但也能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了。

8月1号开始学习高代强化,强烈推荐扬哥的高代强化课,真的是非常清晰。两个月时间跟完强化,紧接着用40天的时间重新整理课本。

高代因为开始得晚,真题从11月中旬才开始练,但是对湖北大学来说也够了,湖大近几年的高代真题都比较简单,我一般能做到-。所以刷第二遍真题的时候也就没有整套刷过了,把错题和经典题二刷三刷就好。

后期复习时,扬哥开始更新真题解答,我每天就在卷子里挑一两道感兴趣的题练一练,见到了很多类型的题目,借此回顾了强化中的经典题目,再回看真题也有了更多底气。

考试当中除了一道没见过的题,其他的都比较基础,但是里面还是有不少坑,简单卷子比的就是基本功了。

(三)一些想法

数学学习有时候真的很无力,尤其是在刚结束第一轮、开始复习第二轮的时候,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了,感觉自己前几个月都白学了,这相当影响心态。我的解决办法就是把第二轮也当作第一轮学习,让自己保持“空杯”的心态。其实学过的知识并不会完全忘记,稍一复习就很快捡回来,反复几轮就很难忘记了。

之前也有同学问我,碰到听不懂的课怎么办,我的方法是硬着头皮正常记笔记,完整听下来,如果这部分内容不太重要,或者对后面的内容衔接帮助不大,那就让它过去,第二轮再来解决。如果这部分很重要,那就思考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可能是某个概念过于抽象,这个时候抄一遍概念,借助例子反复理解;可能是前面的内容就学得不扎实,那就需要重新再学一遍前面部分内容,再来学这块。总之,不要因为难而被吓到而不学了,数学的难度是无止境的,要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去面对。

五、英语

我对我的英语还是很放心的,本科期间也一直在考六级练自己的考试状态。我报了考虫的英语班,一月份开始慢慢跟着考虫的课走。

单词方面,我以前用软件背单词,后来看到考虫有词汇课和单词书,我就跟着考虫在背,词汇课第一轮一天大概听4节,后面二三轮倍速,再后面就是自己刷单词讲义背,背了大概七八轮觉得讲义背得差不多了,又开始背单词书,到考试前大概也有六七轮的样子。

阅读方面,我买了一本手译本作为阅读的补充,在做完一篇阅读后会将长难句和错题所在段落进行精读,这也导致我刷阅读的速度相当慢,一周只能解决一篇阅读。但是效果也是很不错的,英一阅读基本上都是对3-4个,到后期每天一篇刷阅读找题感,阅读能稳定在30+。

作文方面,我觉得石雷鹏都课挺有意思的,让我很有兴趣写作文背作文。但是最后没有背太多作文就上了考场,冲刺阶段的时间还是大部分给了数学。

考试的时候我没有把握好时间,前60分的选择题一个半小时就写完了,于是我在考场上决定将作文在草稿纸上先完整写一遍,然后誊到答题卡上,避免了很多错误,最后踩点写完整张试卷。

英语其实是考研中相当重要的一门课,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下限。考研的每一门课都有国家线,每年被英语卡死的人是最多的,一定要重视。

虽然我没参与调剂,但也简单了解过,很多学校都会在调剂条件中附上关于四六级的要求,没考过四六级的同学一定要抓住机会,说不定就会多一条路。

(英语翻译本)

六、政治

我报了考虫的政治班,后期刷了两遍肖八肖四选择题,其他的都跟着课程走。这种课程很适合我这样的懒人,不需要再找其他资料。最后考得其实挺满意的,自己没有花很多时间在上面。

自己的一点建议就是晚点开始政治,七月底八月开始完全来得及,前期积累数学和英语就好。

七、作息

暑假是我作息最规律的时间,每天早上六点半之前起床,洗漱后背一个小时单词,下楼吃饭骑车去自习室,上午数分,中午英语,下午高代,晚上根据白天学习进度安排时间,10点左右骑车回家。其他时间一般都是七点左右起床,晚上10点结束学习。在每天学习结束前,我会将一天的学习进行复盘,学到的重要定理例题和思路捋一遍,单词、英语、政治课内容简单过一遍,查漏补缺,最后半年每天平均学习11-12个小时。

每周日我会给自己休息时间,前期是半天,后期压缩到一个晚上,当天晚上会看一部电影,以迎接崭新的一周。

八、关于复试

我在初试结束一个星期后就开始收集复试的资料,因为数学专业复试的内容真的很恐怖,本科的所有后继课程都有可能在面试时考到。相应地,考试难度也不会很大。

我们专业的复试分为几块:英语自我介绍、英语问答、中文自我介绍、六选一专业课(自己选)抽题问答、任意专业课(老师抽)随机问答。我当时英语问答有点翻车,在老师重复了两遍的情况下还是没有听懂题目,所以抓着一个听到的关键词就拓展了往下说,后来分数出来我就知道我答跑题了。

好在专业课问的都相当简单,我选的专业课是实变函数,问到的题是我考前准备到的,比方说R积分和L积分的关系和区别,认真准备过的都可以脱口而出。老师问的问题也是相当简单,问了一道关于秩的题,还有一道测度的概念题,考完我都怀疑老师在放水。

湖大的初复试比为7:3,所以初试高分是有绝对优势的,只要复试的时候不翻很严重的车都能过。最后也是有惊无险地以0.06分的分差保住了第一。

(复试形式)(复试成绩)

九、结语

这一路还是挺难的,尤其是年这一年,作为汉口人有着太多的辛酸。

幸好结局圆满。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bqsys.com/jbzl/9423.html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